2)第63章 请愿大潮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新兴的阶级的政治诉求。

  是的,立宪在继续,但广大的士绅和民众对原定的准备立宪时间,不满意了。九年时间太长了,大家等不得了,纷纷要求加快进度。

  张謇,不错,就是袁世凯的那位老师,他一直热衷于立宪。我们记得,当年提议立宪时,老成持重的张之洞曾托他征求袁世凯的意见。

  袁世凯在朝鲜时两人因张謇那封信已绝交多年,但为国家、为立宪大局,张謇放下了个人恩怨,主动给袁世凯写过一封信。

  现在,张謇已经成了立宪请愿活动的领袖。

  从一九零七年秋天起,各地立宪派便纷纷上书清廷,要求速开国会。而在一九零九年十月各省咨议局第一次开会时,江苏咨议局议长张謇通电各省咨议局,建议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

  经过一个多月的多方联络,各省代表于十二月十八日陆续抵达上海,开会商议请愿速开国会之事。

  在张謇的策划联络下,一九零九年十二月中旬,十六个省的咨议局的代表,在上海成立联合会。

  联合各省的督抚和咨议局,要求中.央政.府召开国会,建立责任内阁。

  他们組织了三十三人国会请愿团进京请愿。名为“咨议局请愿联合会”,请愿书出自状元张謇之手。

  主要的要求是:一九一一年召集国会,在此之前应设“大政咨询”,并召开临时国会,从速组织责任内阁。

  请愿完全是和平的方式。

  都察院的大人们对此类干涉朝政的帖子向来十分反感,因而没有为他们代奏。代表们失望之余,便开始利用各种关系遍谒朝臣,寻求支持。

  他们首先去求见的是首席军机奕劻和其他军机大臣。

  奕劻一向圆滑,他对请愿代表说:“我亦国民一分子,自必帮忙”,那桐也表示赞成。

  在经过他们的争取后,鹿传霖和戴鸿慈也表示理解。但在访问一些皇族亲贵的时候,肃亲王善耆、贝子溥伦和镇国公载泽则避而不见。而贝勒载涛和毓朗则表示将“竭力相助”,总算是让代表们感到些许安慰。

  与此同时,各省督抚也纷纷致电清廷,请求“俯从舆论,速开国会”。随后,御史江春霖(也是资政院议员)特意上折“奏请缩短国会年限”。不仅如此,连旗民也加入请愿队伍,他们“公推代表,赴都察院呈请代奏速开国会”。在这种情况下,都察院只好将这些请愿书一同上奏。

  尽管经过一番很大的波折,请愿书还是送达到了最高统治者摄政王载沣手中。

  清廷在对请愿书答复的谕令中,对代表的爱国热情表示赞赏,对各地表现出的立宪积极性给予了充分地肯定。

  但是,要求大家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做什么事都不能过急,所谓欲速则不达。九年立宪既然是已经定下来的大政方针,还是不要改变为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