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二章 这叫效果不太好?直接达到了预期目标!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年陈蒙檬正式毕业了,被西海大学聘任为副教授,并担任王浩的日常工作助理。

  许杰还没有博士毕业,他是在张志强手下读博,属于数学计算机的研究方向。

  现在王浩手里的一些数学计算机方向的工作,都喜欢找许杰帮忙一起解决。

  许杰的数学水平赶不上陈蒙檬、海伦等人,但最关键的是,他的数学和计算机结合的方向上,能比其他人做的更好。

  王浩找来了两个人就交代起了工作。

  简单来说,写代码。

  因为牵扯到有无效与无关进未筛选,再加上夹杂很多高难度数学计算机转化,代码可不是找个人就能写的,必须对于离散数学、概率有深入的理解。

  所以把工作交给陈蒙檬和许杰就刚刚好。

  ……

  陈蒙檬和许杰的水平确实不差,两人总计花费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代码的编写工作。

  与此同时,王浩也建立好了数学模型。

  在结合写好的代码,针对资料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到了一系列的结果。

  之后就又是数学分析。

  后续的工作相对比较容易一些,因为有类似的经验,最终做出了曲线图,在根据推导出的函数来分析偏差值。

  “这个偏差还是太低了!”

  王浩看着图表中的数据,有些头疼的按了按脑门。

  许杰看着的图表数据,忍不住问道,“王老师,这个偏差指数代表了什么?”

  “代表依靠我们的分析结果去改善工序,提升很小。”王浩简单的说了一下,“你也知道,我们是对于一种特殊钢材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我们要根据分析结果,来改善制造工艺和流程,也就是确定哪些步骤是有效的,哪些步骤是无效的,哪些步骤效果好,哪些步骤效果差……”

  “如果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偏差值太小,也就代表我们得到的结果,可能会不尽如人意……”

  他说的再次感叹了一声。

  许杰思考着点点头,有些疑惑的问道,“总归是有效果吧,毕竟我们已经分析出了偏差。”

  “所以我才说效果不理想。”

  王浩感叹的说着,却知道已经没有办法继续研究了,因为任务已经完成了,灵感值也不再增加了。

  换句话说,以彭辉团队发过来的数据资料做分析,他们能做到的已经是极限了。

  “如果想要再进一步降低钢材的含氧量,就必须要增加新的流程,或者以某种新方式去制造。”

  “这个方法,估计彭辉还没用过……”

  ……

  虽然对分析结果不太满意,但王浩还是最终的结果发给了万益明,还特别说了几句,“这个结果的偏差值很小,你们根据结果去改善制造流程,估计效果不太好。”

  “如果想进一步降低刚才的含氧量,就必须要增加新的手段。”

  “这样吧!”

  “你告诉彭教授,让他派个专门的小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