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四章 随遇而安,慢慢想,所以我就想通了!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法律责任。

  科研工作者不需要为科研失误担负法律责任。

  区别就在于是否故意,主观意志的判定很重要,只要不被看出是‘故意’,就只是工作失误而已。

  丁宗权有句话说对了,他们必须要好好做武钢的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够辅助证明,并非是故意弄混数据,只不过是因为精力都投入到武钢的项目,没有太在意‘超抗压合金’项目,毕竟后者的研究不一定有成果。

  一切,就都能解释通了。

  “武钢的项目必须要做好,最好年后就有成果!”陈建林从头到尾的仔细想了一遍,重新打起精神认真研究起项目。

  毫无疑问。

  陈建林是非常有水平的,否则也不可能做到这一步,他完成过好几个合金材料的重大项目,个人资历都足够支持参加院士增选。

  当重新打起精神认真做项目,一个个事情马上都交代下去,合金实验室上下也运作起来。

  合金实验室有七个研究员,周晓龙离开以后,也剩下六个研究员,但权利最大、地位最高的,就是实验室的支柱陈建林。

  以前的时候,周晓龙和马文钧是‘三巨头之二’,实际上,只是因为他们被陈建林看重。

  现在周晓龙被东港大学解聘,陈建林被牵连‘记过处分’,马文钧个人不受影响,但实验室里的地位也不是那么稳固了。

  不过马文钧是实验室的数据分析专家,大项目还是必须要用到他。

  陈建林还是很倚重马文钧。

  他找到了马文钧,并没有说起彭辉团队的成果,而是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重点强调了武钢项目要做好。

  “年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计划好的实验。”

  “年前这段时间,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陈建林拍着马文钧的肩膀,满心诚恳的说道,“马教授,现在没了晓龙,你负责所有数据相关的工作,就辛苦一些吧。”

  马文钧并不知道彭辉团队研究的消息,但是,他对于陈建林突然认真做项目还是感到很疑惑。

  武钢的项目确实有认真在做,但是项目有一半的经费都是‘虚报’的,剩下的经费也能出一些成果,想出大成果就不容易了。

  到时候,经费不够怎么办?

  马文钧感觉有点不对劲,他对陈建林是有了解的,知道对方可以说已经意志消沉,早就失去了十年前的锐气,怎么就突然这么积极了?

  难道里面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他满心疑惑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非常认真的点了点头,“放心吧,数据工作上肯定没问题。”

  他又和陈建林说了几句,随后脸上带笑转身离开。

  眼神里,闪烁出一抹亮光。

  ……

  周一。

  西海大学,综合楼办公室。

  王浩和罗大勇凑在一起,不断谈着复杂性理论研究问题。

  在饭店餐桌上的时候,罗大勇只是做了针对图同构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