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章 约定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是自己主动说起,她们也不想听,也要把话题岔开。

  挂在她们嘴上的话是:“可回来了,回来就好。”

  有徐世昌高中的激励,又加上和红粉知己的约定,袁世凯决心发愤读书。他也却实刻苦努力了一段时间,但也终究是一时的热情和冲动。没能维持很久,袁世凯又迷茫了。

  正在袁世凯苦于无路可走的时候,喜从天降,他收到了来自登州的一封信。

  来信的人,正是上次去南京去投奔,结果扑了空的吴长庆。他现在正统领庆字军在山东登州帮办海防。

  袁保庆去世前曾托孤吴长庆,请他关照袁世凯,吴长庆也一直铭记于心。

  只是这些年来,他一直处于频繁调动之中,此次在登州安顿下来,才有机会履行对故人地承诺。

  袁世凯预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告别了家人,欣然前往。

  他先到天津,看望已经升为道员,在北洋帮办海防营务的堂叔袁保龄。

  袁保龄觉得,有吴长庆这样关系,到庆字军谋个事做,也不失为一个出路。就鼓励他一番,也提醒他为人处事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告别了和他最亲近的堂叔后,袁世凯从天津乘船赶到了登州。

  来到庆字军营,正当袁世凯准备从军大干一番,大展宏图的时候,没想到他的这位吴叔叔,吴长庆却另有打算。

  原来,吴长庆自己军旅生涯一生,觉得从军没什么前途。认为,袁世凯还是应当走正途,通过科举获得功名,进入仕途。

  这时候,吴长庆正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幕僚,就是状元张謇。他早就盘算好了,聘请张謇这位状元郎为袁世凯的老师。

  他给袁世凯安排了一个挂名的文职,还指派了二个差弁照顾他的生活。

  和他讲什么事也不用干,什么闲心也不用操,专心跟着老师,苦读圣贤书。

  关怀可谓无微不至,用心也极尽良苦。总不能辜负吴叔叔的一片好心,袁世凯虽然在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但只能选择接受。

  不能说袁世凯不肯努力,无奈他基础太差。

  张謇这位状元老师,给他布置作业命题作文,袁世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写完的文章交给老师。

  张謇拿过一看,眉头紧皱。大笔一挥,这不好,那不通,最后划得没剩几个字。

  所谓老师,教得是学生,总得根据学生的情况,因人施教。

  你自己是状元,能用状元的标准要求别人吗?

  张謇确实有学问,而且学问很大,但有学问的人未必是个好老师。和老师有道理讲吗?袁世凯只能是有苦难言。

  咬牙挺了一段时间,袁世凯实在熬不下去了,就找张謇说了实话。

  而这时候的张謇也看出了袁世凯不是学习的料,正愁没法和吴长庆交差。

  马上找吴长庆帮袁世凯说话。

  吴长庆原本是怕有负于故去的兄弟,见袁世凯志在军务,求之不得。

  自己这里也正需要人,更何况是自己人。

  于是,袁世凯被任命为营务处帮办。在军营,这可是个炙手可热的差事。

  营务处协助主帅办理军务政务,联络将官,审理违法违纪,监督训练,负责各项考核,还要履行稽查队的职责。也是培养和储备军事人才的岗位。

  职位不高,权不小,管事不少。

  袁世凯这下子的如鱼得水,他努力办事,认真履职,也很受吴长庆地赏识。

  袁世凯也就更加意气风发,趾高气扬,

  晚上出门,令手下打着“帮办营务处袁”的街灯,到处炫耀。

  他初来乍到,未立寸功,获此重任,没法不遭人嫉妒。

  特别是庆字军,上上下下都是吴长庆老部下,一向骄横惯了,很难管束。

  他们认为袁世凯是裙带关系,小小年纪又整天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样子,就更加有气。处处给袁世凯出难题,使絆子,设置障碍。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