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11章 1952年的台湾之行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许重临台东,曾经激起他儿时的模糊记忆,所以当演讲完毕,当坐车缓缓驰行于人群当中,看见环绕汽车的儿童,倍觉亲热,不断抚摸这些孩童……

  “胡氏滞留台东的时候,曾到卑南乡槟榔村阿里摆番社去凭吊他儿时故居。据调查,胡博士少时住所已变成小荒丘,附近已成河道,而他父亲当年的朋友已去世数月,使胡氏不能获悉当年状况而感到遗憾!因此胡先生只有和当地山胞合拍一照而已。但是值得留念的是胡父交卸知州时,曾把官服一袭送给名海丹的山胞,此袭官服已由台东文献会征求海丹的女儿同意,交给该会保存,胡氏并曾亲眼看到,此服现仍完整如新。”

  台东县政府为了纪念胡适莅临,还把火车站前的光复路改为铁花路(胡适父胡传字铁花),胡适高兴之余,还为各界首长题字,甚至为伺候他的女佣及为他照相的师傅题字,这让他们个个喜出望外。临离开台东时,胡适又栽种了两棵树,捐出了7200元,作为奖励台东籍的大专学生的奖学金。

  台湾学者黄纯青最佩服胡适的学问、人品,他比胡适年长18岁。这一次胡适从美国来到台湾,他写了一篇2000字的文章,发表在11月29日的《中央日报(副刊)》上,题目为“台湾与胡适”。文章中,黄纯青带着骄傲的心情宣布:“台湾确是胡适博士之识字发祥地;台湾确是名闻天下的权威学者胡适之识字发祥地”。

  胡适赴台南、台东故地访旧后,回到台北。

  1953年1月6日,在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欢迎会上演讲时,他大声称自己是“半个台湾人”,并且说:“黄(纯青)先生说我是台湾人,的确台湾是我的第二故乡,幼年时我曾在台湾住过一年又十个月。这次我到台南、台东等地,曾种了一株榕树,两株樟树,据说这两种树都有很长的寿命,将来长大了,也许有一个小小掌故的地位,也可以说替将来的台湾文献捏造一些掌故。”

  的确,台南、台东给幼年的胡适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多年过去了,胡适回忆起来依然是清晰的,“我虽然小时候在台湾住过,可是并不会讲台湾话,现在还记得的,只晓得吃饭叫‘呷板’,吃粥叫‘呷米’。”当时,台湾岛内有许许多多随国民党败退来台的外省人,台湾人称这些人为“阿山”,而自称“阿海”,他们许多人认为胡适是台湾人是阿海。

  除了蒋氏父子外,胡适这次回台湾还和其它政要与党国元老如陈诚、朱家骅、谷正纲、王宠惠、吴稚晖、于右任、程天放等有或多或少的接触。

  胡适在台湾一共逗留了两个月。离开之前的晚上曾晋谒蒋介石,两人进行了范围广泛的长谈。谈话中,胡适说台湾没有言论自由,说“宪法只许总统有减刑与特赦之权,绝无加刑之权。而总统屡次加刑,是违宪甚明。然整个政府无一人敢向总统如此说!总统必须有诤臣一百人,最好一千人。开放言论自由,即是自己树立诤臣千百人也”。

  蒋介石在日记里说这次谈话“对余个人颇有益也”,认为胡适的意见是“金石之言”,让他颇为感动,评价胡适是其“平生之诤友”。

  第二天(1953年1月17日),胡适乘机赴日本东京转飞美国,他对代表蒋介石到机场送行的蒋经国说:“总统对我太好了。昨天我们谈得很多,请你替我谢谢他。”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