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0章 风雨飘摇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断发生的学.潮,一方面又不得不参与一些政治活动。此外,在此时期蒋介石还几次想拉胡适参政,胡适不得不想办法再三推辞。

  1947年5月,全国通货膨胀非常厉害,物价飞涨。大多数公职人员、教职员工吃饭都成了问题,北大也不例外。胡适亲身感受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北大秘书长给胡适算了一笔帐,胡适1946年8月刚到北平时,每月工资28万法币,折合美金100美元,到了1947年4月,每月工资是100万法币,折合美金只有35美元了,每天只有1美元多一点。胡适说:“这点钱全家吃饭都不够。”他给美国友人徐公肃、唐世英写信说“现在我成为贫士了”。在美国的赵元任夫妇听说胡适薪水这么少,专门托人从美国给胡适带来了200美金,补助他家用。连胡适都这样,北大的教授就更苦了。

  对胡适刺激最大的是,在他主持北大教授会讨论北大未来的发展时,向达教授气愤地说:“我每天愁的是明天吃什么,哪有心情想北大十年、二十年的发展。这样下去,我们都要死光了。”由于教育经费短缺,教职员生活不下去,胡适感到在北大很难干下去,他曾给朱家骅写信请求辞职,朱坚决挽留,他才又勉强干下去。

  在这样的形势下,上海、南京几个大学和北大、清华大学的学生发起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要求增加教育经费,提高教职员待遇,这不能不使胡适处在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知道学生反饥饿运动有深刻的社会、政治原因,不能阻止;另一方面又不能不考虑国民党政府的立场,必须维护好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他曾向北平国民党当局建议,对学生的反饥饿运动不要采取镇压的办法,要和缓处理。他对北大学生则竭力劝说:“我对你们的要求同情,但希望不要耽误学业。”

  5月19日,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召集平津两地院校校长及教授开茶话会,胡适在会上发言,他说,中国的现状,不但青年人不满,中年人也不满。认为凡是在政治不能令人满意的时候,提倡政治改革的责任,一定落在青年肩头。胡适主张,应该给予青年人合理的自由。但胡适在当天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然坚持一贯的主张,认为罢课不能解决政治问题,实际上是最愚笨而最不易收效的武器,因为罢课的结果,受损失的是学生自己。

  1947年5月20日,宁(南京)、沪(上海)、苏(苏州)、杭(杭州)16个专科以上学校的5000余名学生到南京中央大学会合后,冲破国民党宪警的阻拦,举行“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在珠江路口,游行队伍遭到宪警的水龙喷射和棍棒、皮鞭的殴打,19人受重伤,90余人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