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97章 北大三宝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大张开双臂,热烈欢迎胡适再返校园。

  1946年7月31日,北大各院系教授、助教举行欢迎茶话会。这也是北大校内管理层与教学层人士与胡适的首度集体碰面。

  会议由傅斯年主持,胡适旁边坐着傅斯年、陈雪屏、郑天挺。

  陈雪屏,生于民国前十年,江苏宜兴人。1920年进入北京大学的预科班,1922年至1926年在哲学系修读,主修心理学,师承陈大齐先生。1926年至1929年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研究所进修。1930年返国,在东北大学担任教育心理系主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陈雪屏返回北平,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任职。1932年回到北大理学院的心理系任教。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曾短暂代理国民政府教育部长。

  陈雪屏后跟随蒋介石集团去台湾,1949年出任台湾省教育厅长,而后担任考选部长、行政院秘书长、行政院研考会主委、国建会副主委、主委、国策顾问,总统府资政。

  他这个时候正担任北大训导长。

  郑天挺(1899年8月9日[1]-1981年12月20日),原名庆甡,字毅生,入大学后改名天挺,笔名攫日,福建长乐首占乡人,生于北京。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教育家。

  民国九年(1920年)于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后,参与厦门大学筹建与教学,兼任图书部主任。民国十一年(1922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民国十三年(1924年)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总务长,北京大学教授、文科研究所副所长等职。

  1981年任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执行主.席。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组负责人,中国档案学会顾问等。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等职。

  此时,正担任北京大学秘书长。

  下午四时半傅斯年宣布开会,首以幽默的口吻说北大有三宝,即蔡元培、胡适,及本校全体教授。随即致简短的欢迎词。

  紧接着胡适起立致词,他首先“修正北大三宝论”。说北大确有三宝,即蔡元培、蒋梦麟及傅斯年。特别谈及了傅斯年对北大的功绩,不时亲热地用手拍傅肩,因为用语幽默风趣,引起大家的哄笑。

  其实,胡适此时的所作所说,并不简单,显示的是大智慧。

  心直口快的傅斯年在这儿的“北大三宝”之说,在推重胡适的时候,却将前任校长蒋梦麟(1886-1964)排除在“北大三宝”之外,并不是粗心大意,而是有意的。这于情于理,确也说不过去。事实上,曾任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的蒋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