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人,愤怒得浑身颤抖,如果不是他那深厚的文学家的素养最后拦住他一把,我恐怕早已挨上他两记响亮的耳光了。”

  胡适没有气馁,决定进行“最后十分钟的战斗”,直接约见罗斯福,痛陈日本人的阴险毒辣。罗斯福总统虽然从内心是希望站在反法西斯一方的,但是无奈美国国内的妥协势力太大,他也无能为力。

  美国毕竟是民主国家,即便是总统制,总统也不能过分行使自己的权力。

  胡适早就料到了这一点,又积极联络英国大使,直接与英国首相丘吉尔沟通。

  丘吉尔作为英国战时首相,比美国人更清醒地知道日本对英国在远东太平洋的威胁有多大。关键时刻,丘吉尔亲自与罗斯福沟通,提醒他说,一旦中国垮掉,日本完全可能立即投入上百个师团,迅速拿下英美在远东太平洋的所有殖民地。

  有了丘吉尔的支持,罗斯福也有了更大的底气,最终否决了与日本的那份妥协协定,

  否决了与日本的那份妥协协定后,罗斯福很快约见胡适,说美国将更多地支援中国。同时,罗斯福在这次会见中,强烈地预感到:“日本极有可能就在这之后几天,在某个地方对美国发起进攻。”

  不过,此时罗斯福没有想到会是珍珠港,觉得可能是菲律宾或者关岛。

  日本东条内阁成立,派野村、来栖赴美国,以继续日美谈判遮人耳目,实则掩盖其对美作战的准备。这期间,胡适多次拜访罗斯福,坦诚地与之交流远东局势发展的信息。

  12月7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将要发生的当日,胡适正在纽约演说,罗斯福打来电话,约他在白宫相见。来到白宫,罗斯福开门见山地说:“胡适,那两个家伙(指野村、来栖)方才离开这里,我把不能妥协的话坚定地告诉他们了,你可即刻电告蒋委员长,太平洋上随时有发生战事的可能。”

  罗斯福的预感很灵验。目空一切的日本军国主义者,见软的不行,就在这一天,日本出动6艘航母、14艘军舰、441架飞机,对美国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给美国海军沉重打击,造成了空前的损失。但是,他们的胜利只是暂时,因为他们此举,唤醒了大洋彼岸的雄狮,也敲响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丧钟。

  离开白宫,胡适刚到使馆,便又接到罗斯福的电话:“胡适,方才接到报告,日本海空军已在猛烈袭击珍珠港。”

  次日,日本对英、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美国著名的反战派人士查理毕尔说,美日之间的战争不是不可以避免的,但是,罗斯福为了维护资本家在亚洲的利益,不幸上了那位颇为干练的中国大使胡适的圈套。

  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是胡适之功,这肯定是谈不上的,但胡适在其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