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5章 无为而治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不放,好像所以让他当这个领导,是因为就他行,别人都不行。这样的领导人从来不懂得,一个合格的领导者的最大责任是尽可能的调动和发挥下属的聪明才智。他们也不懂得一个人智力和认识是有限的,“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对于领导者,所谓“不轻易做一件好事,正如不轻易做一件坏事”一样,应该成为每个领导人、特别是主要领导遵守的一条戒律。

  这也是胡适初次与蒋介石见面,就把自己写的、阐述这个道理的《准南王书》送给对方的原因。

  毫无疑问,对于一个领导者,无为而治是大智慧,甚至是最高的境界。

  因为不能天天在学校,胡适每月只领100元车马费。朱经农过意不去,曾在信中关切地询问:“兄近日个人经济问题如何解决?闻兄在中国公学依然每月只领夫马费一百元,似不够用。上学期所定夫马费是一种过渡办法,似不应永远如此。今年你未在他校教书,仅此一百元安能度日?”

  从这里,不难发现,胡适做人做事的原则。

  胡适在中国公学,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沟通文理。为了沟通文理,他亲自兼任文理学院院长,让有志于数理的人学点文史知识,有志于文史的人学点自然科学。事实证明,胡适的这一做法效果很好,比如吴健雄当年是数理系的学生,却肯在文科方面下很大功夫。有一次她还在胡适指导的作文课上获得100分,这件事不仅对吴健雄的影响很大,也成为胡适津津乐道的话题。

  沟通文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还是涉及到教育的目的所在。所谓知识相关,各门知识是广泛联系,相互依赖的。如有些人所说,“过早接受专才教育,不仅会因为知识面狭窄而难成大器,还容易成为会说话的工具,不会思考的奴隶”。

  胡适非常重视学生的读书学习。

  他认为读书既要精又要博,他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

  在他看来,读书要精的秘诀在于“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需知著书的人,他写每一个字都是反复推敲的,而且每个字又有很多的意义,眼一时不到,就很容易误解作者的意思,贻害很大。口到就是要多读,特别是不甚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效果很好。心到就是要用心考究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此排章布节。手到的范围很广,它不仅包括做笔记、写心得,还包括查字典、做标记等,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手到这一手段把著书人的知识给彻底消化吸收。

  关于这一点,胡适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你也会说‘进化’,他也会谈‘进化’,但你对于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