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9章 新人物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抓着便要杀头;看这种书也只能偷偷地看。他们这本《革命军》是借来的,要归还;舍不得,便轮流着抄。晚上,学堂的舍监来查过夜,他们便偷偷从床上爬起,点着蜡烛,继续抄。几个人连夜赶着抄成了一部《革命军》。

  胡适这个“新人物”,又很关心时事,爱看报纸。

  这是日俄战争的第一年。上海的报纸上每天登着很详细的战事新闻,爱看报的少年学生都感觉绝大的兴奋。

  这时候,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野心还没暴露,日俄战争中,无论舆论和民众心理都有些同情于日本,痛恨俄国,又都痛恨清政府的宣告中立。仇俄的心理加了不少排满的心理,这一年,上海发生了几件刺激人心的案子。一件是革命党万福华在租界内枪击广西巡抚王之春,因为王之春从前是个联俄派。一件是上海黄浦滩上,一个宁波木匠周生有被一个俄国水兵无故砍杀。这两件事都引起上海报纸的关注,尤其是那年新出现的《时报》,天天用简短沉痛的时评替周生有喊冤,攻击上海的官厅。

  胡适说:“我们少年人初读这种短评,没有一个不受刺激的。周生有案的判决使许多人失望。”

  在国内的排满、反抗沙俄侵占我东北的“拒俄运动”的浪潮中,少年人的反应要更强烈一些。胡适与王言、郑璋三人合作写了一封匿名信痛骂上海道袁海观,愤激地写匿名信骂官厅的少年人,肯去上海道衙门接受考试么?这里大可看出胡适和那个时代的少年读书人的真率气性。

  三人离开梅溪小学后,王言不知下落了,可能是回徽州黟县老家了;郑璋后改名仲诚,与胡适还有往来,后毕业于复旦大学,1914年死于肺病。胡适在1914年10月8日的留学日记中,对郑璋的死遥寄哭的同时,还发了一大通愤世的感慨。

  1905年初春的一天,澄衷学堂总教习白振民到瑞兴泰茶叶店来玩,因为是二哥的同学,胡适也认识他。

  二哥叫伙计泡上茶,对白振民说:“洪骍读了梅溪学堂,想到澄衷学堂接着读书。”

  “好啊!"白振民一口答应。

  “洪骍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二哥将胡适没有参加衙门考试事说了出来。

  白振民想了一下,说:“洪骍,你把作文拿来给我看看。”看了胡适在梅溪学堂写的作文,白振民连连点头,说:“写得不错。你到澄衷学堂来吧!"

  这样,胡适进了第二个学堂——澄衷学堂。

  上海澄衷学堂,中国近代早期私立学校。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浙江宁波镇海富商叶成忠独资筹建。1901年正月落成,二月开学,聘蔡元培代理校长。初名澄衷蒙学堂。校址在上海虹口地区(今唐山路公平路),专为在上海宁波籍贫家子弟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