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6章 收获颇丰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杜里舒通过试验发现,在海胆卵分裂过程中,任取其中的一个细胞或者将其细胞扰乱,都能发展成为一完整的幼虫。他认为这是因为“每一细胞都有发展成一生机体之可能”。他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平等可能系统”。杜里舒把生物学上的这种现象升华为一种哲学理论,提出了他的生机哲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从生物的发生来看,任何生物体最终都是由一个细胞分裂发展而来的,这个细胞经过无数次分裂而终于形成一复杂的生机体。机器不能经多次分裂还是一完整的机器,所以生物的遗传与发生不能由机器说解释。

  第三,他认为“行动的特点,第一靠他的历史的基础”。他解释说,以前的刺激和事实便是历史的基础。关于历史的基础方面,不只人有,动物也有,机械论对此无法进行解释。

  1922年10月14日,杜里舒偕同夫人乘船抵达上海,其后杜里舒在上海、南京、武汉、北京、天津等地进行巡回演讲(至1923年6月)。其讲演稿由张君劢、瞿世英等翻译和整理出版了《杜里舒演讲录》(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留在南京大学(时称国立东南大学)授课一学期,开出“生机哲学”、“哲学史”、“欧美新近哲学思潮”等课程。

  此次欧洲之行,对蔡元培来说,可谓是对欧洲人文传统和近代文明的一次巡礼。他参观了数以百计的各类机关、设施、名胜、景观,对西方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具体的了解。他瞻仰了卢梭、黑格尔的故居,参观了拿破仑一世的纪念馆。又一次重游了莱比锡,再次光顾了歌德写作《浮士德》的奥爱布赫小酒馆,也漫游了古气森森的庞培城和古罗马时代遗留下的建筑群,有幸饱览了梵蒂冈教皇宫内的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艺术杰作。

  与此同时,他也广泛领略了近代科技的辉煌成果。曾非常有兴致地参观了巴黎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的语音实验设备,走访了六O六发明人欧立希的研究所,还现场直观体现先进医疗技术的复杂手术。

  保罗•欧立希是一名年轻的德国医生,为了有效杀死细菌并且减轻患者痛苦。在他的老师科赫首创的“细菌染色法”的提示下,经过长期的试验,最后通过对一个名叫“阿托西”的治疗非洲锥虫病的药物进行结构改变,终于在1909年的春天,他研究的“阿托西”六O六号药剂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这个药物被人们称为“梅毒的克星”。

  另一方面,蔡元培也切身体会到了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的心理创伤。特别是一位德国教授所表现出来的急切复仇情绪,给蔡元培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这使他深刻体会到了,《凡尔赛条约》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