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章 东南互保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样提供保护和帮助。

  在他的努力下,山东全省无一洋人遇害。

  东南互保,也保护了山东的民众,免遭战火的劫难。

  袁世凯让与直隶接壤的地方,赶造高大界牌,写明山东某县某村。在交界处和村庄,交通路口广为竖立。

  许多村镇还在墙壁上写上大字:此山东界内。

  八国联军也遵守了互保协议。追剿义和团,见到山东的界牌和此山东境内的字样,即掉头而回,不相进犯。

  七月十四日,天津沦陷。十九日,清**命袁世凯严饬夏辛酉部速进,不得以天津失陷,意存观望。

  袁世凯回电说,该部早已北上,不敢稍涉延缓。

  夏辛酉,字绍襄、庚堂,山东郓城人。

  中日甲午战争中,驻防登州,任水师长官,曾击沉日舰二只。

  在袁世凯帐下任武卫右军先锋左翼长。

  天津失陷后,他带兵参加了京城保卫战。

  京城失陷后,他带残兵返回了山东,这是后话。

  天津失陷十多天后,京城告急,清**急命袁世凯接济军火,加派部队,保卫首都。

  按着和列强商定的互保协议,出兵勤王是违背协议的。夏辛酉部可以解释,是在订立协议前派出去的。现在再派兵,等于是自行撕毁协议。

  袁世凯只送去一些军火,没有加派军队。

  他没有李鸿章和张之洞的资历,更不如刘坤一那样的羽翼丰满。

  不敢和朝廷顶牛,只能出言搪塞:“自津郡不守,游匪溃勇勾结土匪,多持洋枪,时来窜扰,几于防不胜防……半有以来,已觉疲于奔命,左右支拙……京师天下根本,现值军情紧急,奉诏征兵……中心焚灼,莫知所措……可否仰恳天恩俯准,俟将郑家口及平阴县两股土匪办理稍有就绪,再抽拨队队伍,饬令迅即北上之处,出自鸿慈逾格。”

  几乎是用乞求口气请求寛限。态度极其诚恳,就是不办真事。

  不过,这个时候他的兵力确实吃紧。都派到与直隶接壤地带,防止那边被打散的义和团流窜到山东境内。

  八月十五日,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带着光绪皇帝等仓皇出逃。

  清**谕令袁世凯驰援,他仍然找种种借口推脱。

  为了执行“东南互保”,也确实难为袁世凯了。因为他所受的压力不仅来自上面,还有下边。

  京畿被敌攻入,皇帝和太后逃命,他手下的热血男儿受不了了。

  比如,在鲁直边界带兵围剿义和团的张勋,就几次请缨“前往京、津助剿洋夷”。

  见京城失守,心急如焚:“吁请大帅率队勤王”,并说,袁世凯如无法分身,他可以会同各营前往。实在不行,他愿“独树一旗,作马革裹尸之想”,已报“君父大仇”。

  对于张勋的满腔热血,袁世凯不能挫伤,于是批道:“览禀,忠勇可嘉,但曾奉旨责成守土未敢轻动,姑俟商定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