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过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滇军会合。

  唐继尧率师回滇,兵行迅速而顺利。他的成功固然和他督滇近十年,其故旧袍泽遍布云南有关,但更重要还应该是和他的督滇的政绩相关。在位时间长了,人们恐怕看他的毛病多些。换了个人,相比较之下,人们可能又想起他主政时的诸多好处。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说陆荣廷的桂系。

  桂系退出广东时,赵恒惕曾出面调节两广的关系,一方面劝陆荣廷宣布广西自治,一方面劝陈炯明勿攻广西,主张两广因“志同道合”而息争端。

  一九二一年三月十三日,陈炯明通电赞成赵的意见,并保证“两广一家,不生兵戎”。

  三月十九日陈炯明又以督军名义(这时西南各省都改督军为总司令)致电广西督军谭浩明,表示愿与桂军“各守边防,毋相侵犯”。

  陈炯明向桂系示好时,正是孙中山极力主张讨伐“桂贼”之时。当孙看到陈炯明那些“友好”电报时,大为光火,气得摔了一个茶杯。他打算不理会陈炯明,派遣唐继尧为“援桂军总司令”,以滇军为骨干,由滇黔进攻广西,自己则亲率一部分效忠的粤军进攻梧州,和滇军会师桂林。

  当时的桂系日子也不好过,最大问题是内部的矛盾。

  先前桂系占有广东时,桂系的能干人物都向外发展。外边的世界很不错,出去的人混得也都很好,留下的人也能得重用,所谓各得其所。现在大家都退回广西,一个贫瘠而落后的家乡,怎容纳得下这么多大人物。

  陆荣廷是老大,没人敢与他争,可窥视第二把交椅的人就多了。陈炳焜、莫荣新、谭浩明都做过督军,沈鸿英也不甘示弱。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现在一山藏了这么多只大老虎,如何能相容呢?

  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军饷,过去这一块主要是靠广东,现在,财路断了。

  此时的桂系已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武鸣派,以陆荣廷为首;一派是柳州派,以陈炳焜为首。

  这两派人还很明智,最主要的是同患难容易共富贵难,刚被粤军打败,都能清醒认识到:合则存,分则亡。合的途径是武鸣派愿意帮助柳州派向外发展。陆荣廷一方面向北京政.府保荐陈炳焜为广西护军使;一方面集中一万五千人在梧州,准备反攻广东,打下广东后即将广东地盘让给柳州派。

  反攻广东光靠桂系肯定不行,如果有这个力量,当初就不会退出广东了。陆荣廷是想依赖北京方面的援助,指望北洋派三路出兵“援粤”。这三路是:陈光远从江西出兵,李厚基从福建出兵,另派海军南下。

  桂系除了催促北京三路援粤而外,还要求接济军饷。在北京政.府方面,这时正内外交困,哪有力量三路出兵?但是,桂系能取消独立,总要有所表示,就想尽办法凑了一批军火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