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2章 冯国璋和段祺瑞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送神,图痛快把段祺瑞这个总理免掉,惹了多大的祸呀!

  但是,如果我们把府院之争,仅仅归咎于个人的原因,那对问题的认识就太浅薄了。从专制到民主共和,不会是一帆风顺,更不可一步到位。是要走过艰难曲折的道路,是要经过一番磨难的,而府院之争是不是这磨难的一部分呢?

  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帝制,民主共和是新鲜的舶来品,我们肯定要有个适应和学习的过程的。而更深层的是经济的原因,也就是受限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水平的历史局限性。而走向民主共和,建立起完善的民主制度,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一代与民主共和相适应的,具有一定的民主意识的新人。这样的人,也可以称之为合格的公民,或许是民主共和的真正基础。而这一代新人,同样是需要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水平才能培育长成。

  西方的共和体制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美国式的总统制,另一种是法国式的内阁制。这两种制度各有优劣,总统制度下,个人的权力要大一些,优势是效率高,劣势是个人弄不好要胡作非为。而内阁制应该是正好相反。至于哪个国家更需要总统制或是内阁制,或者还有其他形式的民主制度,这不是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西方的共和体制,肯定也是经历过一个完善的过程的。从这两个制度不难看出,他们也经历过不止一次“府院之争”,所以演绎出两种较为典型的制度。

  而无论是总统制或是内阁制,和封建皇帝相比,个人的权利都是很有限的,有法律和制度对其制约。当然,这里的前提是国家有力量保障法律和制度对个人权力的制约,或者是国家已经发展到法律和制度对个人的权力有制约的能力。

  我们还是说段祺瑞和冯国璋吧。

  开始时,在冯国璋看来,他当了副总统都高段这个总理一头,当了总统至少要高段两头了,自己是要做一下姿态的。所以能主动的放低身段,主动的胸怀若谷。这样,当然相安无事。

  但时间长了,他品出滋味了,原来和段共事的这个总统,差不多是啥也不是,这情何以堪呢?

  你退一步,人家说不定要进两步。不行得争。

  这争执的第一遭,是军权,这也是历来总统、总理间的争执焦点。冯就任不久,就想恢复“大元帅陆海军统率办事处”,段当然不肯同意。段在国务院设立了“参陆办公处”,以取代袁世凯时代的“统率办事处”。

  冯要过问全国大事,坚决不做有名无实、像个泥塑的大总统。段在这一方面总算让了步,自民国六年十月八日起,每天派一位官员向总统报告政情。

  可是,总统、总理之争,不是表面的,或是一件事情上让一点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