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参谋。接着又与苏、浙、沪合组联军,直捣南京,击溃张勋保皇军。

  民国建立,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丁怀瑾被任命为社会教育司司长。袁世凯窃国阴谋日益暴露,丁怀瑾再度赴日本,并在《民吁报》上号召各界讨袁。

  袁世凯称帝,云南首倡护国起义,丁怀瑾又从日本回国,参加蔡锷护国第一军,入川担任军需。沪州纳溪之役,与北洋军鏖战四十八日,粮饷从未发生匾乏。蔡愕就任四川督军时期,有关外交事项丁怀瑾多有参赞。继任富顺县长,颇有政声。

  有人或许认为,这个时候的蔡锷已身患重病,是身体情况已不允许他才辞去川督的。如果真这样的认为,恐怕是错了。因为不到最后时刻,几乎没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自知之明。

  对于蔡锷的心意,他的好友丁怀瑾是懂的,因此丁用行动来怀念蔡的遗志——“功成不居,长揖归田”。

  蔡东渡前,“丁任四川富顺县长,闻蔡噩耗即辞去县篆,闭门著书,常以蔡的人格和抱负勉励其家人子女,他称道蔡是真正开天辟地的人物。”

  古人说名满天下,谤亦随之,可是蔡锷却打破了此例。他的成败功过,不论是友是敌,莫不对他由衷称道,理由很简单:蔡以“天下为己任,却不以天下为己”。

  一九一七年四月十二日,一代伟人蔡锷魂归故里,中.央.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黎元洪接任总统后,他这个总统还是很开通的。但是,让他什么事都不管是不可能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小事可以不管,大事必须过问。

  在谈到民主制度和腐败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限制。因为,权力本身具有腐蚀作用。如果让权力为所欲为起来,是十分可怕的,不知道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灾难。而没有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则是铁的规律。

  对于这样的道理,段祺瑞可能也应该知道。在袁世凯独裁时。他恐怕比谁都希望对袁世凯的权力进行限制和监督。但是,轮到他自己就不一样了,因为被监督和限制,实在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

  也就是说,就是黎元洪这样的弱总统,段也是无法忍受的。在他看来,国会给他的困扰,使他不能独断独行,已经够他受了,再加上黎元洪遇事总是掣他的肘,他简直就没法活了。

  他经常向他的亲信抱怨说:“我是要他来盖章签字的,不是请他来压在我的头上!”

  军阀割据局面是逐渐形成的,袁世凯本人便是玩诸侯称霸的集大成者。他持北洋军自重,把清廷玩弄于股掌。

  所谓玩别人者必被别人玩,袁当然不愿见他治下军阀割据,但无奈其手下的军人霸占地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