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章 被蒙在鼓里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久定此见,东方事可望渐顺。”

  朝鲜与沙俄相邻,和日本隔海相望,国弱无能。日本和俄国早就对这块肉垂涎已久。只是有中国这个大国站在其身后,才轻易不敢有所行动。

  随着清王朝的衰败,它们的胆气也就壮起来了。

  特别是日本,本身国小又是岛国,急于扩张。而明治维新以后,国力又日渐强盛,越来越有对外侵略扩张的能力。

  日本对吞并朝鲜,早就在密密准备,袁世凯一直被蒙在鼓里。他不了解世界大势,对世界力量的对比更是知之甚少。

  也不了解日本,根本没把这个东瀛小国看在眼里。

  日本在一八九零年就做好了入侵朝鲜的准备,但在一八九三年,他在给李鸿章的信中还没有丝毫察觉。

  声称:“揣倭时势,决不敢与华生衅,特知华志传和局,故为跳梁,冀售诡谋。倘华牢特定见,不稍假借,倭自必改图。”

  在日本已大肆活动,事情已经非常明显了,他还盲目乐观,自信满满。

  给李鸿章的另一封信中还说:“顷闻日本新驻使大石(大石正已)谓,自可联合各国,扶韩自主,永不受华凌侮,……附倭群小顿增声势,恐自主议将复炽。然前年韦(俄国驻朝公使韦贝),德尼(美国人,由李鸿章推荐,在朝鲜**协办内务府事兼管外务衙门掌交司堂上))等谋韩自主,迄无寸功。倭强不如俄,大石阴狡不如韦等,各国亦未必听其联合,庸人徒扰,似无能为。”

  “前得大石著《韩论》,颇訾韩人。曾录示韩君臣,并遇事挑拨。近闻韩王殊憎大石,附倭群小均屏息,不敢言倭事,渠自主邪说必无能力。”

  袁世凯的这一番言论,或者是由于他对形势的误判,或者是为了表现自己,继续地说假话,说大话,蒙蔽上方为自己谋取私利,也或许是两者兼而有之。

  李鸿章对袁世凯又过于的信任,同样被袁世凯蒙在鼓里。致使几次的对日作战,或是准备不足,或是轻敌。

  虽然这些失败,从战略上,最终是和国力有关。但由情况不明导致在战术和策略的失误,无疑和袁世凯的误导有关,也就是说,袁世凯是难辞其咎的。

  一八九四年四月,朝鲜东学dang发动农民在全罗道举行起义。尽管起义来势汹汹,朝鲜当局很难有能力平定动乱。但苦于这些年吃尽了袁世凯的苦头,不想引狼入室,害怕请神容易送神难。因此,拒绝了袁世凯地建议,不请中国出兵。

  一直到五月三十一,起义军攻克全州,人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李熙看到再不向中国求援,政权将不保。于是,在六月一日,派人找袁世凯求救兵。

  袁世凯这些年正因为没有实力,在朝鲜渐渐被边缘化,闻听后大喜。转告李熙写个正式呈文,以便转呈上报。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