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6章 隔靴搔痒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礼贤中学校”、“谦祥益”及九江县陶渊明纪念馆“望古遥集”、“羲皇上人”枋额、《靖节先生祠堂记》碑刻,均为刘氏所书。刘廷琛亦擅诗及作文,有《潜楼文稿》等著作行世。

  鼓吹复辟的谬说越发猖獗,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

  肃政史夏寿康上了一个呈文给袁世凯,义正辞严,力辟邪说。

  接着,参政院参政孙毓筠也提出了“查办复辟谬论案”。

  他在参政院发言说:“复辟谬说是由几个遗老鼓动起来的,上年就有刘廷琛上书总统,提到这个问题。遗老们不懂得国家的性质,错误地认为没有皇帝就不成其为国家,本席认为,为了保全治安和保全清室,对这个谬说应当进行彻底的查究。”

  袁世凯究竟是守旧?还是革新?求官的人们想望风承旨,不免表错了情,隔靴搔痒。他们都在揣摩袁世凯的心理,以为他赞成帝制。其实,他们却不知道,袁是想帝制自为,而非帝制为人。

  复辟袁世凯是欢迎的,但“还政清室”,是他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袁世凯对复辟谬说并不想认真查究,因为他自己还想称帝,所以他把复辟的罪过嫁祸于国民党,认为这也是国民党的捣乱行为。

  由于全国反对复辟的呼声鼎盛,袁世凯乃不得不于一九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下了一道严禁紊乱国体之邪说的命令。

  宋育仁这时是国史馆编修,列名“内务部查办”的名单上。

  查办本是官样文章,走走过场,不料宋育仁的运气太坏。他得罪了一个四川同乡,这位急于立功,竟向步军统领江朝宗对他指名道姓检举揭发。这样一来江朝宗不能不公事公办,派了一辆马车去接宋。

  马车夫对宋育仁说:“统领大人请宋翰林到衙内走一趟。”

  宋育仁心惊胆颤地去见到了江朝宗。

  江朝宗含笑对这位编修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请芸子(宋的别号)先生写一篇答辩书,让我好交代。”

  宋育仁应命写来:“劳乃宣着共和正续解,可采而有未恰,欲作一论驳其未能尽合而求其所以可行者。……欲援春秋托王称公之义,定名大总.统.独.称.公,则其下卿、大夫、士有所统系。援春秋共奖王室之义,酌易‘待以外国君主之礼”,为‘上国共主’之礼,朝会有时。”这个答辩书显示宋育仁的应变之才,他的笔锋轻轻一转,就由复辟一变而为劝进。

  在这之前,清朝遗老和复辟派都是当时最走红运的人物。由于严禁复辟谣言和宋育仁被传,因此情势为之一变。这些“苍髯老贼,皓首匹夫”人人自危,都怕蒙上复辟派之名而受连累。

  这与二次革命失败后,西装革履的青年都怕犯有“乱党”嫌疑一样,实在是一个尖锐的对比。

  这时,袁世凯的北洋系也摸不清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