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六十四章 咱们的专机到了_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初就完全实现,其机械化率和化肥使用率国内到九十年代末都没有达到,直到21世界10年代才渐渐达到北韩70年代水准。

  之所以如此,无他,苏联通过经互会给北韩提供十分廉价的石油供给、化肥和贷款,并在这个框架下向北韩开放东欧和苏联境内的纺织、木材、机械等北韩出产的商品,让当时的北韩日子过得特别的舒坦。

  问题是这类经济结构并不符合基本的经济规律,苏联解体立刻土崩瓦解,导致北韩的经济基本盘瞬间崩溃。

  类似的情况在古巴和中亚等国或多或少的都存在,按理说这些国家的人应该吸取教训,但几十年吃大户吃习惯了,很多人的思维早就固化了,觉得苏联没了,你们中国是不是应该扛起责任?

  既然有了新飞机,我们也不在乎什么欧美适航证,更不怕什么欧美瞎哔哔,头都这么铁了,你们的TRJ—500支线客机是不是应该优惠优惠?

  当然了,无偿援助就更好了,放心,只要无偿援助,老弟以后啥事儿都挺你!

  问题是中国不是苏联,没那实力更没那心思去搞什么霸权主义,咱们坐下来生意归生意,友谊归友谊,别扯那些没用的。

  这几个国家一看,头两板斧砍下去,人家没接,那就上第三板斧,直接来横的吧,于是朴哲民便跳出来开启了找茬模式。

  实际上就是用这种手段迫使中方在TRJ—500支线客机上尽情的白~~~瓢。

  既然各家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那对朴哲民的提议大家伙当然是举双手赞成,以古巴商务参赞埃多奥为首纷纷附和朴哲民的提议。

  朴哲民见状脸上虽然保持着北韩人的矜持与冷肃,但心里却不免有些得意,这种带着好几个国家向着大国施压,从而获得经济回报的壮举已经有好几年没干了,如今捡起来多少还有点儿生疏,但效果应该不亚于当年对苏联,毕竟中国还没苏联当年那份实力,好商好量的不行,就只能上点儿颜色了。

  反正中国的民用飞机面对西方的准入门槛,数遍手指头,也就剩下他们这些跟西方闹掰的国家头铁的能够采购,剩下的谁看中国货,结果就这境遇,宋长征还端着架子,搞什么在商言商,朴哲民才不管那一套,不能白瓢就往死里作,咋地?

  就在朴哲民一边想着事情,一边礼貌的享受着各国参赞或代表的恭维,忽然觉得少了点儿什么东西,随即发现伊朗的巴迪亚并没有言语,反而坐在角落里眼睛盯着落地窗外,正在跟机场工作人员交谈的宋长征。

  这让朴哲民有些好奇,旋即冲着巴迪亚说道:“巴迪亚先生,看起来您对宋先生那边更感兴趣,难道有什么新发现?”

  一句话就把休息室内其他人的目光吸引过来,巴迪亚先是一愣,旋即蓄满络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