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41 后唐余烬,被打成了游牧民族_唐末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纷纷表态愿意拥戴李嗣源,所以他也是在相当被动的情况下,而只得走到李存勖的对立面上。

  而且比起后来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李嗣源的处境也要险恶太多...他面对的不是柴氏孤儿寡母,而是早就对他猜忌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如果放弃兵权,休说自己的一众心腹决计不会答应,李嗣源大概率还会被李存勖处死...所以他被半推半就的推上君主之位,也着实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可无论怎么说,李嗣源起兵举事,对抗帝君李存勖,而夺了自己义父亲生子嗣的皇位,他终究难免还是要遭到世人非议。

  如今的情况却又截然不同,李嗣源现在相当于以身许国,艰难险阻再大,也要重续他义父、义兄弟所建立的后唐国祚。当然也会有不少将领,愿意死心塌地的追随他继续奋战下去。然而李嗣源只得选择遁入塞外,他所要延续的这个所谓后唐的势力...性质也难免要发生转变。

  后唐的统治阶层是沙陀族,可是沙陀人接受汉话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比如李存勖出生之时,他父亲李克用已经占据河东,所以李存勖自小受耳濡目染,喜读《春秋》,晓微言大义,不但精擅音律,还能写词作赋,更是梨园戏剧的重度痴迷患者...可以说他身上沙陀人的习气已十分不明显,与寻常汉人显贵子弟也没有什么分别。

  而且李存勖非常忌讳狗,因为这般时节野狗有暗示胡人之意,所以他认为自己已经归化汉唐,甚至有些排斥本来沙陀胡人的身份。而改制称帝,建立后唐而宣称延承前朝宗室,觉得自己与中原汉家帝王别无不同;

  李嗣源则不然,他比李存勖大了将近二十岁,本来名为邈佶烈,不过是沙陀族中没有姓氏,而落魄浪荡的部民,而十三岁时便投从至李克用之父李国昌军中效力,而从塞外一直打到中原...所以早年的李嗣源,就是个游牧族民。即便后来汉话说得已经十分地道,可是他目不识丁,所以与李存勖相较受汉化的程度,可说还相差甚远。

  而且李嗣源就算做了后唐明宗,他每日晚上都会在宫中焚香,向上天祷告有言“某蕃人也,遇世乱,为众推戴,事不获已。愿上天早生圣人,与百姓为主”...所以李嗣源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就是沙陀胡人,而仍竭尽所能要做个好皇帝。

  比起他那善于戏剧、作词、音律的义兄弟李存勖,李嗣源更像是个身上胡人习气未褪的大老粗,不过他也证实了文化修养差些,也未尝不能做个明君...可是如今他远离中原汉家文明的熏陶,而重返自己孩提、少年时节最为熟悉的塞外草原,环境的截然不同,李嗣源也无法再按照中原王朝管理朝堂的方式,而尽可能的重新壮大势力...更何况如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